摘要:改造,漢語詞匯,改變;打造。改造兩字可拆分解釋,改字基本釋意為變更,修改;而造字基本釋意為制作的意思。結合起來的意思為變更原有的制作方法。以下是好筆桿子網小編整理的老舊小區改造調研報告【九篇】,僅供參考,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。
老舊小區改造調研報告1
老舊小區大都處于老城區,是一個城市歷史的印象和記憶。在社會轉型和城市化浪潮中,老舊小區由于建設時間已長,困難群眾相對集中,出現了房屋建筑老化、功能設施匱乏、環境臟亂差、治安和消防隱患突出等普遍性問題,日益成為城市建設的短板和薄弱環節。城市社區是城市治理的基本單元,是城市建設和發展的重要基石。加強老舊小區特別是老舊小區的改造,切實改善社區人居環境,既是城市治理和統籌發展的題中之義,也是黨和政府執政為民服務群眾的必然要求。近年來,湘潭市積極順應民生建設需求,積極推進老舊小區的提質改造工作,取得了比較明顯的成效。為了及時總結經驗,創新思路,為湘潭市加快推進城區老舊小區改造提供參考和建議,民進湘潭市委成立了“湘潭市城區老舊小區改造調研”課題組,組織會內外專家學者,歷時八個多月,深入湘潭市雨湖區、岳塘區主要城市社區調研走訪,分別與湘潭市住建局、民政局以及11個城市社區進行座談,召開了老舊小區改造研討會,征求了相關專家的意見,參考了國內城市的相關經驗,在此基礎上完成了本調研報告。
一、湘潭市城區老舊小區改造的主要做法與成效
湘潭市目前共有城市社區129個,據不完全統計,有改造需求的社區達到80多個,占三分之二以上,僅岳塘、雨湖兩區就有近80個社區的300多個老舊小區提出了改造需求。老舊小區主要是指老舊小區較多、區內房屋年久失修、配套設施缺損、物業管理不善、環境臟亂差的居民小區。這些老舊小區一方面“先天不足”,由于建設年代較早,建設標準較低,危舊房較多,居住條件和居住環境無法滿足居民日益增長的居住需求;另一方面又“后天營養不良”,社區困難廠礦企業職工相對集中,房屋產權形式復雜多樣,管理體制機制不順,物業管理存在“真空”,社區居民日常生活面臨許多問題和現實困難。凡此種種,致使老舊小區的人居環境與新建小區形成強烈反差,居民對此怨聲載道。老舊小區集中的社區已經成為湘潭城市建設與管理的落后地帶,亟待進行提質改造。
面對民生建設期盼,湘潭市以改善人居環境、提升城市品位、建設幸福湘潭為目標,積極推進老舊小區的提質改造和綜合整治工作,相繼實施了背街小巷提質改造、棚戶區改造等項目。2014年政府工作報告把老舊小區改造列為十大民生實事和年度重點工作,啟動實施了湘建社區、大陽新村社區等5個老舊小區的基礎設施提質改造試點,標志著湘潭市老舊小區改造正式進入全面提質的新階段。總體上來看,湘潭市對城區老舊小區的集中改造可以分為三個階段:
第一階段:以改善社區道路設施為重點,實施背街小巷提質改造。這個階段主要以2009年啟動的背街小巷提質改造為主要標志,改造內容包括路面提質、下水道疏通完善、路燈安裝、綠化提質、消防設施和環衛設施的完善等。市政府提出了“路要平整、燈要明亮、水要暢通、面要美觀、管要統籌”的五個改造要求。在規劃設計上體現“三個掛鉤”,即與社區建設掛鉤、與城市主干道改造掛鉤、與“城中村”改造掛鉤,同時注重特色街巷和精品街巷建設,打造老城區的新亮點。據統計,2009年至2013年湘潭市共完成城區440余條背街小巷的標準化提質改造,基本實施了“路平、燈亮、水暢、綠美、人行舒適、環境優美”的目標,有力的改善了社區的交通條件和公共設施。
…… 此處隱藏54168字,全部文檔請下載后查看。喜歡就下載吧 ……